湖州扼住污水入河的“咽喉” -yb体育官方

yb体育官方-亚博电竞手机版
环保要闻

湖州扼住污水入河的“咽喉”

发布时间:2021/11/23 14:11:29来源:阅读量:

截至目前,对900个太湖流域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排查溯源


 湖州环太湖大道。 湖州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碧水环绕义皋村。 湖州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渺渺烟云,悠悠水韵。从空中俯瞰浙江省湖州南太湖64公里的黄金岸线,湖水碧澈,湖岸整洁。

  晚上10点,在位于近岸水域的渔人码头,夜市才刚刚开始,一片灯火通明。这里聚集着各类餐饮商家22家,却没有一滴污水流入太湖。个中缘由,就在于扼住污水入河的“咽喉”——“排污口”。

  “我们对沿线10个入湖排污口开展‘查、测、溯、治’工作,结合‘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渔人码头已全面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截污纳管。”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南太湖新区分局治水办副主任蒋仕斌介绍。

  溇港、河道纵横交错,大小湖泊星罗棋布,作为浙江省唯一以太湖命名的城市,湖州市有131平方公里的湖岸区域,承担着浙江全省入湖排污口整治工作的重任。2019年以来,湖州市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的要求,建立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推动太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全国大中型湖泊入河排污口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全扫式”排查——摸清底数

  湖州境内的太湖流域沿岸有多少排污口?在哪里、谁在排、排什么、排向哪?

  顶着日头、戴着草帽,穿稻田、跨沟渠、溯源头,2019年7月,湖州市抽调50余人,成立13个排查小组,触摸碧水的脉络,筑牢母亲湖水质防线。

  在人力难以抵达的可疑排污口点位,排查队员放出无人机,开天眼;在无人机难以察觉的隐蔽点,排查人员跋山涉水,实地核查,揪出每个“深藏不露”的排污口。

  “天地”结合,“人机”互补,这是湖州市入河排污口“大体检” 中的一幕。

  2019年,生态环境部启动长江经济带11省份城市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提升工作。湖州市立即开展相关准备工作,第一时间委托生态环境部卫星中心进行无人机航拍,制作排查app,制定排查行动方案,打响了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的“发令枪”。

  湖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沟汊港塘河连河,如何才能理清每个入河排污口的“来龙去脉”?

  作为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前沿阵地,湖州市在太湖湖堤轴线外延两公里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将排查范围全面推进至太湖湖堤轴线外延10公里,包括所有人工岸线(城镇岸线、渔业岸线、特殊用途岸线等)、自然岸线(滩涂、湿地等)。

  “我们将所有向太湖及其支流排放污染物的涉水排口全面纳入排查范围,结合‘五水共治’、黑臭水体排查和‘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等工作,统筹运用人工检查、技术排查、资料核查等手段,采取天空航拍、地面检查、水上巡查等多种方式,反复校核,为有针对性地整治入河排污口奠定基础。”湖州市生态环境局水处处长钱宗禹告诉记者。

  经纬度、排水来源、目标、联系人及监督电话……为压实治污主体责任,湖州还给排查确认的每个入河排污口制作了“身份信息”,建立“一口一档一手续”“一口一牌一标准”,纳入湖州市治水智慧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确保入河排污“看得见、可测量、有监控”。

  “对症下药”整治——以水定岸

  截至目前,湖州市共计900个太湖流域入河排污口已全部完成排查溯源工作,而入河排污口“一张图”背后,少不了管理的“一盘棋”。

  “任务清、权责明、配合快,多部门通力协作,是湖州市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的一大法宝。”钱宗禹介绍,湖州市整合水利、生态环境、财政、经信、交通、住建、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力量,真正把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提升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协力推进,攻坚克难。

  排污口整治工作,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

  湖州重点突出太湖流域保护修复总体要求,按照《污水零直排建设与管理规范》“1 3”地方标准总体框架,聚焦居民小区、工业园区、商贸集中区排污口,分类确定整治目标,实现入河排污口标本兼治、源头治理。

  农村污水治理一直是个“顽疾”,但在湖州织里义皋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终端排放口,涓涓清流缓缓入河,碧波荡漾,水鸟蹁跹。不远处的农村污水运维站点内,花红叶绿的美人蕉十分醒目。在这里,全村385户农户的生活污水通过集中纳管,经厌氧池、污水池、沉淀池、人工湿地等一系列处置,最后以ⅲ类水质排入河道。

  “织里镇北傍太湖,村民大体都是沿河而居,以往家家户户的生活废水或是随意倾倒,或是直接排放。近年来,织里镇对1058户农户的生活污水进行截污纳管,同步对农村生活污水散乱排口开展整治,有效规范和管控了入河排口。”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吴兴分局水科科长童悦介绍。

  而在吴兴童装产业高标准砂洗印花城,记者看到,整齐明亮的厂房一字排开。通过集聚入园,转型升级,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吴兴彻底告别了太湖沿线“低小散乱”砂洗、印花企业污水直排入河的传统模式,浙北水乡重现岸绿水清。

  这是湖州“水陆统筹,以水定岸”开展排污口整治的一个缩影。如今,湖州已有效实现了岸上截污,入太湖水质连续保持ⅲ类水。

  升级“渔水”治理——长效监管

  对湖州来说,得天独厚的环境孕育了太湖丰富的渔业资源,但水产养殖污染却成为入河排口整治工作的难点之一。对此,湖州先试先行,将淡水渔业尾水入河排污口整治纳入渔业绿色发展工作中,实现全市渔业尾水养殖治理全覆盖。

  秋风起,江南无蟹不成宴。在位于湖州南太湖高新区的庙港人水产有限公司,蟹塘整齐地镶嵌在太湖沿岸的田畴中,蟹农已经在忙着收获。穿过开阔的养殖区,记者来到几个紧挨在一起的池子前。

  “这里就是我公司的尾水处理池,占地面积为19.8亩。所有养殖尾水都要经过沉淀池、曝气池、生物净化池、过滤坝等7个环节,达标后排入太湖。”庙港人水产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据了解,2018年开始,高新区对辖区内8799.68亩养殖面积全面开展养殖尾水处理终端配套建设,共建设终端尾水处理池652.88亩,同步规范水产养殖入河排污口,有效防止了养殖尾水的直排偷排。目前,湖州已制定发布了《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净化技术规范》,明确工程设计、主要设施和设施占比面积等工艺要求,形成“三池两坝一渠一湿地”等治理模式。

  同时,湖州市充分发挥“河湖长”等地方特点优势,将排污口纳入日常巡查监管,确保时时有监控、事事有监管。

  趁着午休间隙,湖州南浔区千金镇党委委员费海峰习惯性地打开手机,点击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看看自己作为“河长”负责的关皇渡桥河道水情。此时,在千米之外的关皇渡桥河道,固定在桥头的高清摄像头正“监视”着河道的排污口,监控画面实时呈现在手机客户端上。这样的全天候监控,使偷排、乱排等行为无所遁形。

  “我们建立了日常巡查、突击检查、后期督察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对已完成整改的排污口开展‘回头看’‘后督查’,做到问题不整改不放过、效果不保持不放过、隐患不消除不放过,不断提升太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平。”钱宗禹说。

网站地图